二季度已開啟,香港資本市場呈現出新動向,多家券商機構集中發布研報稱,二季度港股市場或迎來全年最佳行情,是做多港股的窗口期。
回望今年一季度市場表現,年初到春節前,防疫政策的優化、穩增長政策的持續推出以及較強的基本面復蘇預期帶動港股持續上漲;而春節后至3月下旬,對中美關系擔憂再起、海外貨幣緊縮預期以及對歐美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的擔憂再度拖累港股表現。年初至3月末,恒生指數小幅上漲2.7%。
從多方分析來看,市場回調是階段性表現,鑒于國內經濟仍處于向上修復當中,總體下行風險較小,因此二季度港股市場預期樂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泰君安(601211)研報指出,二季度國內經濟預期企穩向上、政策端或有更多積極催化,疊加美元美債或再度進入下行通道,將顯著利好港股成長板塊。
中信證券(600030)研報同樣認為,在國內外利好因素影響下,市場情緒轉暖,也將帶動估值抬升。結合當前港股較強的相對估值優勢以及仍在持續上修的2023年盈利增速預期,判斷二季度港股市場或迎來全年最佳行情。
中金證券則從港股自身具有的較強的抵御外部風險能力維度入手,認為港股市場有相對充裕的下行保護空間,并且尾部風險大體消除,以及伴隨越來越多的政策利好信號持續釋放,港股的結構性機會依然可期。
那么在具體配置策略方面,機構的觀點又如何呢?梳理來看,具備良好成長性、估值被低估的板塊更為值得投資者關注。
比如保險板塊,在國泰君安看來是值得增持的板塊。“從年報和調研情況來看,普惠型保險對商業保險需求端替代的負面影響已經過去,同時各家保險公司堅持走增長更為確定的優質代理人發展道路,使得2023年保險復蘇的確定性大幅提升。”
的確,從剛剛公布的上市險企年報信息來看,盡管行業仍在深度調整,但轉型成效已愈發明顯。
從代理人隊伍來看,雖然上市險企仍在減少代理人數量,但整體減幅已趨緩,不僅如此,中國太平還實現代理人規模正增長,達到39.1萬人,為行業企穩釋放更多積極信號。
另一方面,代理人隊伍質態改善顯著,產能大幅提升。比如平安人壽新增人力中“優+”高素質代理人占比同比提升14.1個百分點,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2.1%;陽光人壽達到MDRT標準的人數同比增長31.4%,人均產能同比提升13.9%至1.4萬元。
在傳統的代理人渠道之外,各家險企也不斷構建其他渠道優勢,形成多元協同發展。較為典型的如陽光保險在團險、融客、網銷、經代等渠道也在加快發展步伐,優化業務結構,探索創新發展模式,提升價值發展能力,滿足不同場景下客戶需求。
財險方面,行業持續維持高景氣度。上市險企車險保費收入普遍實現穩健增長,夯實基本盤;同時,非車業務大幅提升,成長為增長新引擎。
在業內分析師看來,保險業整體仍然處于歷史最低估值區間,但伴隨著基本面復蘇,2023年或是保險板塊走出新一輪行情的起點。優質潛力、低估值、高分紅,這也正是券商機構看好保險股的根本邏輯。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