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近日,A股5大上市險企2023年一季度保費數據相繼出爐。梳理看來,五大險企合攬保費10563億元,同比增長4.85%,回暖趨勢延續。壽險公司中,3月保費表現“四升一降”,除新華保險(601336)保費微降0.5%外,其余險企均實現同比提升,人保壽險、中國人壽(601628)實現雙位數增長。財險方面,穩健增長趨勢延續,但3月保費增速環比略有放緩,業內分析,預計主要是由于3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僅增長0.5%對車險保費產生一定拖累。
(相關資料圖)
壽險3月保費“四升一降”持續回暖,一季度新業務價值有望回暖
聚焦于壽險公司,從具體表現來看,平安人壽2022年第一季度保費收入1717.67億元,同比增約5.6%,增速排在上市壽險公司的首位,其中個人業務新單保費同比增幅達到10個百分點。中國人壽保費增速為3.9%,收入保費3272億元,預計主要為較早啟動開門紅帶來個險新單的快速增長。
其余三家壽險公司一季度保費仍是負增長,國泰君安(601211)證券預計主要為減少躉交業務導致新單承壓以及續期業務仍面臨部分退保壓力影響。
其中,太保壽險今年1季度原保費收入為969.1億元,同比下滑2.6%,跌幅居首,光大證券(601788)分析,預計主要是受去年同期銀保業務快速增長使得基數相對較高影響。人保壽險、新華壽險一季度保費分別同比收縮0.6%、0.2%。人保壽險前3月長險首年保費308.95億元,同比收縮3.2%,其中躉交保費178.41億元,降幅為10.7%。
從3月單月表現來看,除新華保險保費收入仍有0.5個百分點的收縮外,其余險企均呈上升趨勢,券商預計主要由需求持續旺盛、保本保收益的儲蓄性業務貢獻。人保壽險單月保費同比增約54.2%,中國人壽也實現雙位數增長,3月保費收入增約10.2%,攬入原保費858億元。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單月保費分別增約 8.1%、6.2%。
整體來看,各大險企2 月以來保費持續回暖,累計保費同比基本呈現逐月向好態勢,信達證券提出,“隨著各大險企在儲蓄型、保障型等代表性險種上的不斷創新和迭代升級,更豐富的產品體系有望進一步滿足復蘇中的保險需求。同時,我們認為各大險企一季度保費表現有望為一季度業績奠定堅實基礎,新業務價值表現有望同比回暖,夯實利潤表現。”
基于保費表現,光大證券同時提出,過去人身險行業因渠道轉型承受的壓力已基本釋放,目前高價值率保障型產品銷售已持續降至歷史低位,未來隨著代理人隊伍規模逐漸企穩、績優人力產能不斷提升、線下展業恢復助力保障型產品銷售回暖、以及預定利率下調預期下“炒停售”推動儲蓄險需求持續釋放,2023 年頭部險企NBV 增速在低基數下有望實現集體轉正。
財險穩健增長,3月保費增速均超5%
財險方面,三家財險公司保費保持穩健增長趨勢。太保財險原保費收入575.43億元,同比增約16.8%,增幅排在首位。人保財險也實現保費的雙位數增長,今年1季度攬入保費1676.41億元,同比增約10.2%,平安財險保費收入則實現5.4個百分點的增幅。
從具體業務來看,人保財險今年一季度車險保費收入679.33億元,同比增約6.5%,第二大險種意外傷害及健康險保費增約9.8%,實現535.06億元。同期,人保財險農險業務、信用保證險業務保費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3.2%、26.7%。
聚焦于單月數據,3月,太保財險、人保財險、平安財險保費增幅分別為13.8%、11.7%、5.9%,增速環比2月均有回落。業內分析,預計主要是由于3月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僅增長0.5%對車險保費產生一定拖累。其中,人保車險3月保費237億元,同比增約7%,非車險增速則達到14.5%,實現保費437億元,主要受益于意健險、農險增速拉動。
“我們認為隨著居民購車需求回升以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車險保費將維持增長,非車險也有望在政策支持和經濟預期改善下延續向好態勢”,光大證券建議,“全年關注頭部險企在規模效應下的費用管控水平及準備金提前充分計提對2023 年社會活動恢復帶來的賠付率壓力的緩沖效應。”
信達證券的觀點是,整體看來,頭部財產險企加大非車險產品創新和開發力度,非車險產品有望不斷迎來增量,頭部險企有望通過精確的費率定價、高效的費用管理以及精細化運營不斷提升盈利水平,繼續優化成本管控并提振業績。同時,隨著車險二次綜改的正式開啟,范圍擴大后的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有望在全國各地區逐步開始試點,頭部財險險企有望憑借更強大的定價體系和運營能力,通過費率和風險匹配承接更多優質業務,助力承保利潤提升。
從綜合成本率角度來看,“目前交通出行已經恢復,車險賠付已恢復至常態,車險賠付率的升高將推動2023 年綜合成本率同比提升。2023 年綜合成本率上升并不代表車險承保惡化,更多是恢復疫情前的常態”,由此,華泰證券(601688)認為,大型公司將繼續在行業馬太效應強化的競爭格局中,保持優于整體的保費增速和承保表現。
負債端拐點有望確立,資負共振下保險板塊具"強進攻屬性"
上市險企一季報披露在即,對于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的保險板塊而言,展望后市,行業整體抱持積極預期,“當前保險板塊資負共振明顯,進攻屬性強”。
負債端來看,春節基數效應消除、開門紅二次沖刺的影響下,2023年2月以來新單保費實現大幅增長,海通證券(600837)研究員樂觀表示,由于其他類別資產收益率下降、儲蓄類保險產品保本保息優勢凸顯,預計在宏觀經濟改善趨勢下,保險產品消費需求也將逐步復蘇。
同時,在疫情沖擊減弱,代理人活動率提升,保險銷售恢復常態等因素的影響下,險企一季度新業務價值有望由負轉正。
“站在當前時點,保險負債端經過近年來持續深入的清虛改革,已經漸漸走出負債端“低谷”,隨著個險、銀保等渠道同步改革的進行,我們認為行業負債端有望逐漸走出“磨底”階段,負債端拐點有望逐步確立”,信達證券總結道。
“人身險行業步入轉型期以來,NBV負增長預期為影響壽險估值的三大因素之一,市場的核心擔憂是在人口紅利消減、原本粗放式增長難以為繼的情況下,頭部險企是否可以通過調整經營策略快速適應新的發展階段,并通過新的銷售方式及拳頭產品組合進一步挖掘潛在業務機會,把握第二增長曲線”,西部證券(002673)分析指出,若2023年開門紅多數險企可實現NBV同比正增長,則有望提振市場對于壽險公司業務轉型的信心,助力板塊估值進一步修復。
投資端,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2.84%,年初以來收益率均值為2.88%,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滬深300指數較2022年末水平增長5.1%。在西部證券看來,長端利率穩中略降,資產端外部環境仍顯著優于去年同期水平。
“地產板塊政策利好將顯著降低保險資產端信用風險敞口,對保險投資端形成向上支撐”,同時,長城證券(002939)也補充道,“新會計準則實施預計將對保險公司經營,尤其是對保險權益投資產生深遠影響,第一季度上市險企業績指標或將出現較大波動”。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