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泰證券發布研究報告表示,銀行股核心邏輯是宏觀經濟,堅持確定性增長和修復邏輯兩條主線。銀行股的核心邏輯是宏觀經濟,之前要看政策預期,如今政策預期落地后,下階段就要看經濟的持續性。第一條選股主線是確定性增長邏輯:收入端增長確定性最強的仍是優質區域城商行板塊,看好寧波(002142.SZ)、蘇州(002966.SZ)、江蘇(600919.SH)、南京(601009.SH)、成都(601838.SH)。第二條選股主線是修復邏輯:地產回暖+消費復蘇,看好招行(600036.SH)、寧波、平安(000001.SZ)、郵儲(601658.SH)。
中泰證券判斷,海外銀行的風險傳染短期是可控的,中長期要配合宏觀政策和宏觀經濟。短期看,流動性風險是政策可控的,金融傳染性是監管可控的;中長期看,美國的貨幣政策需要在如何維持壓降通脹和金融穩定尋找平衡點,歐洲則取決于宏觀經濟的改善。同時,對國內銀行體系影響很小。
中泰證券的主要觀點如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海外銀行暴雷后,具體監管和救助措施。
1、暴雷的核心原因:硅谷銀行在存款結構單一、以及資產端配置的“脆弱性”,被加息放大,最后導致“擠兌”。瑞士信貸風控意識淡薄,自身經營長期不善,歐洲經濟疲態加快風險暴露。
2、對硅谷銀行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三個層面,整體向市場傳遞了監管保護儲戶利益的決心和態度:直接賠付支持、流動性支持及額外措施支持;且第一共和銀行獲多家美國銀行共300億美金注資。
3、對瑞信的救助模式:在股價大跌當晚,即得到了瑞士國家銀行的流動性聲明支持。
美國銀行業救助和監管的模式:市場化為主。
1、首先區分出系統性重要銀行,如果是系統性重要銀行,財政部和有序清算基金參與其中;如果不是,則市場化退出。
2、美國中小銀行退出市場是常態化事件,存款保險公司(FDIC)承擔了主要責任,采用三種方式處理問題銀行:市場化收購承接、政府經營救助、破產清算。其中收購承接占比達到90%。
3、美國能夠實現中小銀行常態化退出市場的基礎是其“核心-外圍”式的層級結構,從而降低風險在銀行間的傳染,能夠實現中小問題銀行的市場化的退出。
歐洲銀行業救助和監管模式:體系化監管和救助。
1、08年危機之后,歐洲銀行業搭建了三支柱的監管體系,采取分層監管與“自救優先“的救助原則。對于系統重要性的大型銀行,歐洲央行負責宏觀與微觀審慎監管,對中小型銀行則采取統一監管的模式。歐洲的救助政策的原則:銀行必須先自救(自救比例須達到總體問題債務比例8%)。
2、歐洲問題銀行的救助模式:區分是否引起系統性風險,成立清算基金。對于有系統性風險的銀行救助方面,歐盟成立清算基金,保證清算工作得以迅速開展;對于無系統性風險的銀行,采取有序退出的方式:進行資產轉讓或者資產剝離,或部分資產或者業務轉讓給過橋銀行或者出售等。
3、化解歐洲銀行業的基礎性風險是良好救助的前提,核心是加強銀行資本管理。
從救助和監管角度看海外銀行的風險傳染:短期是可控的,中長期要配合宏觀政策和宏觀經濟。
1、對硅谷銀行風險擴散的判斷:短期看,流動性風險是政策可控的,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不高。中長期看,貨幣政策需要在如何維持壓降通脹和維護金融穩定尋找平衡點。
2、對瑞信風險擴散的判斷:短期看,高資本充足率、有效金融監管,疊加政府積極的援助表態,引發系統風險的概率較小。中長期看,取決于歐洲的宏觀經濟改善以及銀行自身經營的轉型。
對國內銀行體系風險傳染:基本沒影響。
1、政策的底線思維。國內貨幣、財政政策穩定,為銀行創造了穩健的發展環境;同時政策強調金融系統性風險的防范和化解。
2、對浦發硅谷銀行影響小。浦發硅谷銀行絕大多數客戶為境內經濟較發達地區客戶,資本充足,資產負債結構較好,與SVB關聯交易較少。同時浦發硅谷銀行對浦發銀行的貢獻和影響均很小。
風險提示:經濟下滑超預期。國內外疫情反復超預期。金融監管超預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